动力驱动耙与旋耕机虽同属耕整地机械,但在结构设计、作业原理、功能侧重及适用场景上差异显著,具体如下:
一、产品结构:
动力驱动耙主要由机架、传动系统和高速旋转的耙组构成,耙组多为密集排列的钉齿或星形耙片,部分机型配备镇压轮以增强平整效果;旋耕机则以横轴式刀轴为核心,刀轴上按螺旋线规律安装多组弯刀或直角刀,刀片材质坚硬且刃口锋利,刀轴两端配有变速箱以调节转速。


二、工作原理:
动力驱动耙通过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带动耙组高速旋转(转速通常达 300-500 转 / 分钟),利用耙齿的冲击和搓揉作用破碎土块,同时将秸秆残茬、肥料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,作业过程中土壤位移小,以 “碎” 和 “混” 为核心;旋耕机则是刀片直接切入土壤并切削翻转,通过刀片的抛掷动作将深层土壤翻至表层,伴随较强的土壤翻动和疏松,兼具碎土效果。

三、功能与适用场景
(1)动力驱动耙耕深较浅(一般 5-15 厘米),碎土粒度细(可达到播种所需的细碎程度),多用于播前最后一次精细整地,尤其适合玉米、小麦等作物秸秆还田后的表层混土、平整地块,也可用于播种后的覆土作业.
(2)旋耕机耕深较深(通常 10-30 厘米,最深可达 40 厘米),翻耕能力强,能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层,适用于新开荒地初耕、熟地周期性深翻、水田旱田转换耕作等场景,在土壤黏重或存在较多杂草根茎的地块作业优势更明显。

(3)旋耕机作业后地表会留下螺旋状沟痕,需配合耙地机械进一步平整;而动力驱动耙作业后地表平整度高,可直接满足播种要求。编辑分享







